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DIY炒股機器人”背后的陷阱

2025年09月11日16:45 | 來源:上海金融官微222
小字號

點擊播報本文,約

原標題:“DIY炒股機器人”背后的陷阱

案例回放

2025年5月,上海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的一紙終審裁定,為全國首例“機器人炒股量化交易軟件”非法經營案畫上句號。這起案件揭開了所謂“智能炒股”背后的法律風險,為投資者敲響了警鐘。

案件的主角是S公司及其實際控制人鐘某。這家公司開發了一款名為“DIY炒股機器人”的股票量化交易軟件,打著“智能選股”“穩賺不賠”的旗號吸引投資者。表面上,這款軟件讓客戶可以自主設置交易參數,但實際上,關鍵的選股模型和交易策略完全由公司操控。為了吸引更多客戶,該公司還勾結黑客韓某非法入侵券商交易系統,為客戶提供所謂的“直連交易”服務。

經查,2017年至2023年間,S公司通過收取高額會員費和接口(即非法接入券商的通道)費用非法獲利超過3000萬元。最終,鐘某因非法經營罪和侵犯著作權罪被判刑七年九個月,並處罰金人民幣500萬元﹔提供黑客技術的韓某也獲刑三年。

教育警示

任何未經許可的証券服務,哪怕披著“科技創新”的外衣,也難逃法律制裁。為保護財產安全,特提醒廣大投資者:

首先,要嚴格查驗機構與人員資質。任何提供証券投資建議的服務,無論形式如何創新,機構及人員均需具備中國証監會批准的相應業務資質。投資者務必通過中國証券業協會官網等權威渠道查驗相關機構資質真偽,同時通過中國証券業協會、中國期貨業協會、中國証券投資基金業協會官網核驗相關人員從業資格,切勿輕信“科技外衣”下的無証經營。其次,要高度警惕“高收益”“智能化”話術陷阱。對於宣稱“穩賺不賠”“智能選股勝率高”的服務要保持高度警覺。所謂“高科技”薦股模型往往是不法分子掩蓋非法本質、吸引眼球的幌子。再次,要堅決拒絕非法交易渠道和操作。合規証券交易必須通過依法設立的持牌券商官方平台進行。凡是要求投資者額外安裝不明外挂程序、接入非官方交易通道的服務,均屬違規且風險極高,資金安全毫無保障。最后,要認清高額付費會員項目的潛在風險。對於以高額會員費、服務費為前提的“高端投資服務”務必謹慎對待。在支付費用前,應充分了解服務實質,核實服務方資質,並確認其收費是否符合行業規范。

在金融科技快速發展的今天,新型金融犯罪手段層出不窮,但無論形式如何變化,其本質都是利用投資者的僥幸心理牟取非法利益。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在投資領域尤是如此。隻有堅持合法投資、理性投資,才能真正守護好自己的“錢袋子”。

(責編:曹淼、李源)
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返回頂部